不久前我们介绍了希阿荣博堪布撰写的《透过佛法看世界》一书,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引起强烈反响。于是近期我们对堪布进行了独家采访,就在现代生活中如何修行等问题,聆听了他的开示……
问:
现代社会物质得到了极大丰富,可是人们的欲望却从来没有被满足,您认为我们该如何处理自身的欲望呢?
答:
有人会觉得自己的不快乐不如意主要是因为没有足够的金钱、地位或声名,如果有了这些,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可是你看那些有名有利的人们,他们的烦恼似乎并不比你少。
我们藏族人常说:
拥有一匹马,有一匹马的烦恼;拥有三匹马,有三匹马的烦恼。
物质的丰富满足了人们很多的需求,同时也不断创造着新的需求。少欲知足这句老话,放到现在仍然不过时。层出不穷的新需求当中,有很多其实是不必要的,因而减少欲望并不是苛待、压抑自己,反而是善待自己,是学习如何更理性、轻松地生活。
“知足”这个词很妙,你若觉得不够,就永远没有够的时候;你觉得够,随时也就够了。
问:
现代社会有很多机会,有的人抓住时机获得成功,也有人总是失之交臂,很多人把它归结为缘分,您是怎么看待机缘的呢?
答:
人要能够看破眼前。一时一事的得失好坏放到整个人生中看,都显得渺小短暂。
很多事情,当时觉得多么重大,而隔着时间空间回头看,就知道人生充满选择和可能性,不走这条路,可以走那条路。
我们总听到有人抱怨说:“如果我当初那件事做成了,我的人生就会完全不同”。
其实能否抓住机会,不只是够不够聪明,走不走运的问题,关键是福报和见地,如果福报足够,这次机会失掉了,还会有别的机会。
机遇的得与失,会改变一个人的生活经历,然而生命的品质,却是由心态、见地决定的。如果心态和见地不改变,你抓住机会或失去机会,生活之于你都不会有大的不同。
问: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竞争压力大,有人认为修行佛法会磨灭人的进取心,您怎么看待这种观点呢?
答:
什么是进取心?我想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人与人不同,你很难要求所有人都像大多数人那样去生活。其实大多数人的想法和做法也在不断变化。
几十年前被认为积极上进的态度,现在看来可能只是偏执的表现;而“不思进取”的某些人,也许生命反而更有意义。
佛法里面可学的东西很多,有些非常实用的技巧和方法,能帮助你提高效率和面对压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有些人忙,其实只是忙乱和分不清轻重缓急;压力大,主要是因为不善于管理情绪和处理关系,而佛法修行会使人心思敏锐柔和,自制、觉察,面对压力和不必要的对抗,也知道如何去化解。
更可贵的是,佛法教给你见地,使你能跳出来看竞争、看压力、看这个快节奏的生活。
比能否适应这些更重要的是你得明白,生活里除了这些,还有别的。这样,你才知道去平衡,才会少做无用功把生命浪费在无谓的忙碌和比赛上。
问:
修行听起来极其艰深,我们该如何循序渐进?
答:
不要用神秘的眼光看待修行。
修行的目的是为了远离痛苦,获得安乐,这是我们一直试图去做的事。佛法的修行,简言之,就是学习以正确的方法,创造正确的条件去实现自由安乐。显然这是在普通人的平凡生活中也可以去做的一件事情。
修行佛法,先要打好一个基础,即贤善的人格,也就是要有一颗善良的心,不会存心去伤害,面对困境不会轻易失掉心中的善意。大家平时可以检视自己的内心,看是否不存害心,常怀善意,如果没有做到,要提醒自己。这是修行的开始。
不妨把日常的工作、生活当成训练内心的平台,把遇到的每一个人看成是自己完善人格修养的一个机会。
在中,我们常说众生是修行人的福田。我们有幸值遇的每一个生命,都能帮助我们培植福德,收获安乐。
在见解方面,如果能对无常和因果生起坚定的信解,我们便能更好地面对种种不健康的精神状态,像焦虑、愤怒、嫉恨等。
因果是现象自然的规律。普通人由于局限,只能看到因果的无尽相续中某个片断,只有圆满觉悟的才无误了知因果,他慈悲地告诉人们什么行为会带来什么后果,我们可以据此决定自己该怎么做。
做到以上这些,算是有了点基础,可以开始较为深入的了。
问:
最近有一些新闻,常常陷入罗生门,媒体各执一词,网民们的意见产生严重分歧,在网络上激烈交锋,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答:
网络的发展使我们能便捷的获取信息,也会造成不好的影响,首先是信息的泛滥,我们其实不需要知道那么多信息。
大多数人每天花大量时间走马观花海量信息,心思变得散乱浮躁,难以静下心来考虑问题和做事。
一方面,信息本身是碎片化的,五花八门,虚虚实实;另一方面,又缺乏基于心思精纯而来的准确判断力,这样对一件事情作出的结论难免以偏概全。
第二个问题就是网络为大家提供了发声的平台,但很多网络上交锋的各方并没在讲道理,而仅仅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而已。
佛法里讲对治贪、嗔、痴,这个“嗔”指的就是负面情绪,对治嗔心也就是学习管理自己的情绪,当内心有负面情绪生起时,能够马上觉察到它,并把它与观点区分开,在网络环境中,这尤为重要。
以前没有网络的时候,我们遇到一件事或者是与己不同的观点,会有时间去琢磨,不必马上作出反应,不像现在,你必须立即反弹,宣布立场,否则你说的话很快会被其他人的发言淹没。
大家可能觉得网络空间是虚拟的,在网上随心所欲一些也没关系,但网络虽然是虚拟的,你的嗔恨、烦躁却不虚地伤害着自己和他人。
问:
《透过佛法看世界》这本书包含七个部分,一百八十余个问题,从不同层面指导大家如何从佛学角度看待问题,这些问题中,最触动您的是哪一个?
答:
很难说具体哪一个问题给我最大的触动,让我感到意外的倒是不少。可能因为我的生活经历、所受的教育和训练等,与提问者不大一样,一些问题乍看之下我会有一点点意外:怎么会提这样的问题?怎么会从这个角度看事情?
所以,回答问题的过程对我来说也是一个了解和调整的过程,让我知道人们的观点、感受和对待事物的态度有多大的差异。
这就对多样性的体会更深了一些,也让我更加认识到的伟大,“随诸众生意乐音,一一流佛辩才海”,众生看待、感受事物的角度不同,而总能以最契合根机的语言和方式为众生开示道理。这对我来说是重要的,
知道他人有与我不同的处境、感受,尊重和体谅这种不同,很多时候能让我更好地解释佛法。
【 实体店铺 】
北京市朝阳区广渠门外天力街富力城B区12号楼603室
【 京东商城 】ruyizang.jd.com
【 天猫商城 】ruyizang.tmall.com
【 同德海佛珠
店
】手机淘宝搜索“1384041”直达!
【 淘宝十年老店 】手机淘宝搜索“616123”直达老店!
【 淘宝微淘 】tb.cn/OySRJay
【 官方微博 】weibo.com/ruyizang
【 官方网站 】www.ruyiz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