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纵览】感染性心内膜炎高风险患者,根管治疗是否有风险?
来源:jinrikouqiang 发布时间:2018-11-24 10:40:15
感染性心内膜炎高风险患者,根管治疗是否有风险?
![]()
巴西研究者针对感染性心内膜炎高风险患者在接受根尖周炎治疗时的菌血症发生情况进行了研究,培养检测结果显示,感染性根管治疗后患者并没有明显的菌血症迹象。分子生物学分析表明,部分患者的血样中存在细菌DNA及链球菌,但在接受抗生素预防治疗与未接受抗生素预防治疗的患者血样中,细菌检出率无显著差异。该论文6月29日在线发表于《牙体牙髓病学杂志》(J Endodon)。
研究者对有感染性心内膜炎高风险的根尖周炎患者(n=21)及无风险的患者(n=11)分别于根管治疗前、根管治疗后5分钟及根管治疗后30分钟采集血样,其中高风险患者组接受了抗生素预防治疗。
在根管化学机械预备前进行微生物样本采集以明确感染情况。采集的样本分别在有氧及厌氧条件下培养,同时进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以确定总菌量及链球菌含量。
结果为,所有受试者血样中均未培养出细菌。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所有根管样本中均存在细菌DNA。定量PCR结果表明,接受抗生素预防治疗的患者和未接受抗生素预防治疗的患者其菌血症的检出率相似(P>0.05)。
在根管治疗后5分钟采集的血样中,11例未接受抗生素预防治疗的患者中有两例(18%)检测出了细菌,以及21例接受了抗生素预防治疗的患者中有4例(19%)检测出了细菌。
在治疗后30分钟的血样中,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者组菌血症检出率下降为2/21(10%),而在无感染性心内膜炎风险的患者中未检出菌血症。由链球菌造成的菌血症发生率与总菌造成的菌血症发生率一致。
临床研究显示 分娩后牙周情况可改善
西班牙的一项临床研究显示,分娩后,孕酮和C反应蛋白(CRP)显著下降,即使不进行牙周治疗,探诊出血、探诊深度、临床附着水平也可得到改善。CRP下降与牙周出血改善相关。该论文7月1日在线发表于《牙周病学杂志》(J Periodont)。
该纵向观察研究共纳入一个私立妇产中心的117例妊娠妇女(23~42岁),观察时间为妊娠第32到35周和产后6到8周。检查内容包括血浆孕酮和CRP水平,及牙周指标,包括菌斑指数(PI)、探诊出血(BOP)、探诊深度(PPD)、临床附着水平(CAL)。
结果显示,产后孕激素和CRP分别大幅下降从90.85±42.51 mg/ml和3.73±4.01 mg/L到0.77±1.43 mg/ml和1.43±1.67 mg/L。除PI外,其他所有牙周指数出现显著改善(P<0.05)。在妊娠期间BOP平均值为21.3%,PPD平均值2.62 mm,CAL平均值1.20 mm。
分娩后BOP平均值为13.25%,PPD平均值2.39 mm,CAL平均值为1.14 mm。牙周袋 1~3 mm的比例增加(P<0.05),而4~5 mm和>6 mm的牙周袋显著降低(P<0.001)。CRP的减少与BOP的下降显著相关(P<0.001)。
获得全口义齿成功 两步印模法或并非为必须手段
![]()
巴西研究者检索了PubMed/MEDLINE数据库,筛选有关成人采用一步或两步印模法制备全口义齿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研究。筛选由3名审阅人独立完成。
在540篇初步检索到的文献中,研究纳入涉及了257例患者的4项研究(已发表论文7篇),上述研究涉及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患者使用义齿的满意度、咀嚼表现及咀嚼能力、义齿质量、直接及间接支出等情况。研究者对所纳入研究的质量根据考柯兰(Cochrane)标准进行评估。
结果显示,从义齿质量相关的各种临床角度及患者对治疗的接受度来看,两步印模法可能并非为成功制作常规全口义齿的必须手段。该论文6月21日现在发表于《口腔康复杂志》(J Oral Rehabil)。
美国成年人牙周炎两大危险因素:警惕吸烟与糖尿病
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基于“金标准”全口牙周检查得到的数据,美国成年人牙周炎的的危险因素在不同的严重程度和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吸烟,尤其是正在吸烟对所有程度的牙周炎都是重要的修正危险因素。年长者和患有未控制糖尿病的男性患牙周炎的可能性更大。
这些发现有助于对特定目标人群进行有效的公共卫生干预,以改善美国成年人的牙周健康。该论文7月1日在线发表于《牙周病学杂志》(J Periodont)。
该研究使用的数据来自2009-2012全国健康和营养调查(NHANES),此次调查第一次采用疾病防治中心和美国牙周病协会推荐的金标准——基于全口检查数据对牙周炎的程度进行分级。采用由多变量广义逻辑回归模型得到的预测边缘概率来评估社会人口,行为因素和合并疾病的估计患病率(PR)。对不同的牙周炎程度依据性别进行再分层。
结果显示,总体和非重度牙周炎发生可能性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相对于非西班牙裔白人,西班牙裔[校正后患病率(aPR)=1.38,1.26~1.52)和非西班牙裔黑人(aPR=1.35,1.22~1.50)更易患牙周炎,而非西班牙裔黑人最有可能患重度牙周炎(aPR=1.82,1.44~2.31)。当前吸烟者患牙周炎的可能性比不吸烟的人至少高50%。
在男性中,65岁及以上人群牙周炎可能性(aPR= 2.07,1.76~2.43)比30~44岁者更大。在妇女中,该差异(aPR=3.15; 2.63~3.77)更大。不论性别和年龄,与不吸烟者相比,当下吸烟者患牙周炎的可能性更大。患有未控制的糖尿病的男性与无糖尿病患者相比,患牙周炎的可能性更大。
老年患者 骨质疏松症并非种植禁忌证 ![]()
我国香港一项研究表明,老年患者骨质疏松症并非种植治疗的禁忌证,骨密度(BMD)减低与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及其他并发症或不存在相关性。该研究于2016年6月29日在线发表《临床口腔种植研究》(Clin Oral Implants Res)。
该研究共纳入就诊于香港菲腊牙科医院(Prince Philip Dental Hospital)的79例患者,患者均行2枚种植体支持的下颌覆盖义齿修复治疗。种植治疗前记录患者的骨骼BMD情况。患者骨质疏松情况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骨质疏松症诊断分类(股骨颈评分)判断。种植体负载时利用专用放射持片夹拍摄根尖片作为基线值,在以后的随访中同样拍摄根尖片。
测量每一枚种植体的近中及远中边缘骨水平。记录患者4个种植体位点的边缘骨吸收的平均值(mMBL)和最大值(GBL)进行数据分析。同时记录患者临床检查的菌斑指数(PI)和探诊后出血(BOP)。
结果为,在该研究纳入的79例患者中,种植体存活率为98.7%。最终数据收集完整进行统计学分析的有63名患者(79.7%)。平均随访时间为62.9±15.2月,平均MBL值为0.65±0.67 mm,平均GBL值为1.25±0.83 mm。患者的平均BOP和PI值分别为49.6%±30.8%和47.4%±37.4%。
统计分析仅发现BOP与mMBL显著相关(r=0.321,P=0.01)。骨骼的BMD与边缘骨吸收不存在相关性(平均MBL:r=-0.094,P=0.466;平均GBL:r=0.04,P=0.761)。
(以上内容由张翼飞、索超、郭玉娇编译)
(来自《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第120期第02版)
★转载请获本公众平台许可
![]()
“发现口腔人的精彩,满足口腔人的需要!”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
![]()
巴西研究者针对感染性心内膜炎高风险患者在接受根尖周炎治疗时的菌血症发生情况进行了研究,培养检测结果显示,感染性根管治疗后患者并没有明显的菌血症迹象。分子生物学分析表明,部分患者的血样中存在细菌DNA及链球菌,但在接受抗生素预防治疗与未接受抗生素预防治疗的患者血样中,细菌检出率无显著差异。该论文6月29日在线发表于《牙体牙髓病学杂志》(J Endodon)。
研究者对有感染性心内膜炎高风险的根尖周炎患者(n=21)及无风险的患者(n=11)分别于根管治疗前、根管治疗后5分钟及根管治疗后30分钟采集血样,其中高风险患者组接受了抗生素预防治疗。
在根管化学机械预备前进行微生物样本采集以明确感染情况。采集的样本分别在有氧及厌氧条件下培养,同时进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以确定总菌量及链球菌含量。
结果为,所有受试者血样中均未培养出细菌。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所有根管样本中均存在细菌DNA。定量PCR结果表明,接受抗生素预防治疗的患者和未接受抗生素预防治疗的患者其菌血症的检出率相似(P>0.05)。
在根管治疗后5分钟采集的血样中,11例未接受抗生素预防治疗的患者中有两例(18%)检测出了细菌,以及21例接受了抗生素预防治疗的患者中有4例(19%)检测出了细菌。
在治疗后30分钟的血样中,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者组菌血症检出率下降为2/21(10%),而在无感染性心内膜炎风险的患者中未检出菌血症。由链球菌造成的菌血症发生率与总菌造成的菌血症发生率一致。
西班牙的一项临床研究显示,分娩后,孕酮和C反应蛋白(CRP)显著下降,即使不进行牙周治疗,探诊出血、探诊深度、临床附着水平也可得到改善。CRP下降与牙周出血改善相关。该论文7月1日在线发表于《牙周病学杂志》(J Periodont)。
该纵向观察研究共纳入一个私立妇产中心的117例妊娠妇女(23~42岁),观察时间为妊娠第32到35周和产后6到8周。检查内容包括血浆孕酮和CRP水平,及牙周指标,包括菌斑指数(PI)、探诊出血(BOP)、探诊深度(PPD)、临床附着水平(CAL)。
结果显示,产后孕激素和CRP分别大幅下降从90.85±42.51 mg/ml和3.73±4.01 mg/L到0.77±1.43 mg/ml和1.43±1.67 mg/L。除PI外,其他所有牙周指数出现显著改善(P<0.05)。在妊娠期间BOP平均值为21.3%,PPD平均值2.62 mm,CAL平均值1.20 mm。
分娩后BOP平均值为13.25%,PPD平均值2.39 mm,CAL平均值为1.14 mm。牙周袋 1~3 mm的比例增加(P<0.05),而4~5 mm和>6 mm的牙周袋显著降低(P<0.001)。CRP的减少与BOP的下降显著相关(P<0.001)。
巴西研究者检索了PubMed/MEDLINE数据库,筛选有关成人采用一步或两步印模法制备全口义齿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研究。筛选由3名审阅人独立完成。
在540篇初步检索到的文献中,研究纳入涉及了257例患者的4项研究(已发表论文7篇),上述研究涉及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患者使用义齿的满意度、咀嚼表现及咀嚼能力、义齿质量、直接及间接支出等情况。研究者对所纳入研究的质量根据考柯兰(Cochrane)标准进行评估。
结果显示,从义齿质量相关的各种临床角度及患者对治疗的接受度来看,两步印模法可能并非为成功制作常规全口义齿的必须手段。该论文6月21日现在发表于《口腔康复杂志》(J Oral Rehabil)。
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基于“金标准”全口牙周检查得到的数据,美国成年人牙周炎的的危险因素在不同的严重程度和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吸烟,尤其是正在吸烟对所有程度的牙周炎都是重要的修正危险因素。年长者和患有未控制糖尿病的男性患牙周炎的可能性更大。
这些发现有助于对特定目标人群进行有效的公共卫生干预,以改善美国成年人的牙周健康。该论文7月1日在线发表于《牙周病学杂志》(J Periodont)。
该研究使用的数据来自2009-2012全国健康和营养调查(NHANES),此次调查第一次采用疾病防治中心和美国牙周病协会推荐的金标准——基于全口检查数据对牙周炎的程度进行分级。采用由多变量广义逻辑回归模型得到的预测边缘概率来评估社会人口,行为因素和合并疾病的估计患病率(PR)。对不同的牙周炎程度依据性别进行再分层。
结果显示,总体和非重度牙周炎发生可能性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相对于非西班牙裔白人,西班牙裔[校正后患病率(aPR)=1.38,1.26~1.52)和非西班牙裔黑人(aPR=1.35,1.22~1.50)更易患牙周炎,而非西班牙裔黑人最有可能患重度牙周炎(aPR=1.82,1.44~2.31)。当前吸烟者患牙周炎的可能性比不吸烟的人至少高50%。
在男性中,65岁及以上人群牙周炎可能性(aPR= 2.07,1.76~2.43)比30~44岁者更大。在妇女中,该差异(aPR=3.15; 2.63~3.77)更大。不论性别和年龄,与不吸烟者相比,当下吸烟者患牙周炎的可能性更大。患有未控制的糖尿病的男性与无糖尿病患者相比,患牙周炎的可能性更大。
我国香港一项研究表明,老年患者骨质疏松症并非种植治疗的禁忌证,骨密度(BMD)减低与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及其他并发症或不存在相关性。该研究于2016年6月29日在线发表《临床口腔种植研究》(Clin Oral Implants Res)。
该研究共纳入就诊于香港菲腊牙科医院(Prince Philip Dental Hospital)的79例患者,患者均行2枚种植体支持的下颌覆盖义齿修复治疗。种植治疗前记录患者的骨骼BMD情况。患者骨质疏松情况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骨质疏松症诊断分类(股骨颈评分)判断。种植体负载时利用专用放射持片夹拍摄根尖片作为基线值,在以后的随访中同样拍摄根尖片。
测量每一枚种植体的近中及远中边缘骨水平。记录患者4个种植体位点的边缘骨吸收的平均值(mMBL)和最大值(GBL)进行数据分析。同时记录患者临床检查的菌斑指数(PI)和探诊后出血(BOP)。
结果为,在该研究纳入的79例患者中,种植体存活率为98.7%。最终数据收集完整进行统计学分析的有63名患者(79.7%)。平均随访时间为62.9±15.2月,平均MBL值为0.65±0.67 mm,平均GBL值为1.25±0.83 mm。患者的平均BOP和PI值分别为49.6%±30.8%和47.4%±37.4%。
统计分析仅发现BOP与mMBL显著相关(r=0.321,P=0.01)。骨骼的BMD与边缘骨吸收不存在相关性(平均MBL:r=-0.094,P=0.466;平均GBL:r=0.04,P=0.761)。
(以上内容由张翼飞、索超、郭玉娇编译)
(来自《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第120期第02版)
★转载请获本公众平台许可
“发现口腔人的精彩,满足口腔人的需要!”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